首页>>名家主页>>佳作赏析>>正文
人间万姓仰头看
——清·孙温绘全《红楼梦》画展观后

  今年是文学巨匠曹雪芹逝世240周年。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旅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“梦影红楼——清·孙温绘全本《红楼梦》画展”,从9月1日至9月22日在北京·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。

    

  这是一套鲜为人知的大型绘画作品,美术史及中国连环画史著作上均无记载。

    

  对于这个《红楼梦》绘画原作展,红学家看到的是关于红学研究的新的珍贵资料价值,美术史论家看到的是关于晚清绘画的重要研究价值,而文学爱好者们看重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价值,而我,则是把它当作是清代连环画遗存来鉴赏的。我借咏月诗的两句来开头,“天上一轮才捧出,人间万姓仰头看。”想说的是,月亮虽然没有太阳那般炽热耀眼、光焰万丈,但她所倾泻的淡淡清辉,足以动人魂魄。

                       (一)

    

  凡是《红楼梦》的爱好者、美术史论研究者、广大文学美术爱好者们,大约都不肯放过这个难得的观赏机会,因为那可是清代遗存的珍贵文物啊!作为连环画收藏者,凭直觉,我感到那被称为“用图画描绘《红楼梦》120回内容”的故事画,肯定与现代型连环画有很近的血缘关系。不是有许多研究者都在努力探寻清代连环画吗;现在,这套与连环画血缘很近的清代故事画,已从现身之地上海,落户之处旅顺,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
    

  当我的心通通跳着迈上许多级台阶,登上二楼时,早已见一、二十个花篮陈列在展厅门前。入得门来,揭幕剪彩用的主席台仍在。这一切,似乎还在诉说着开幕式那天的热烈盛况!(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曾为每幅图都题了诗,由此可见一斑。)

                       

  (二)

    

  孙温何许人也?画史未载。在第一百十二回左下角画师自题:“七十三岁老人润斋孙温”。据专家初步考证,孙温系河北丰润人,字润斋,号更阳居士。《红楼梦》全图是由“孙温主要构思绘画,孙小洲部分参与,并由二人合作完成。”“据画面藏款推知此图绘制于同治丁卯(1867年)至光绪癸卯(1903年)之间。”我分析,这套画的创作背景有三种可能:1、自主作画,2、应邀作画,3、奉诏作画。如果是第三种可能,那就与清宫有联系了。人们知道,晚清同治、光绪时期,那位统治中国的慈禧太后,也算是一位《红楼梦》迷。紫禁城中的长春宫里绘有《红楼梦》故事壁画可以作为佐证。我为什么联想到清宫和慈禧太兵器尼?因为眼前230幅之巨的绢本工笔重彩画,在表现技法上十分讲究,也十分娴熟,有着周密严格的法度,精致华丽的风格,健康明朗的情调,明显属于“院体画”风格,这很有可能与清宫如意馆有着某种联系,断非一般民间画师所为;也可能真的是一般民间画师的自主创作,那么,他如此这、痴迷地为《红楼梦》人物写真,七十三岁高龄了仍能作画,可谓是惊天动地而泣鬼神了!

    

  孙温手绘的全本《红楼梦》故事画,原貌为“推篷装”,共24册(其中1册空白),有图的23册,每册各有画页10幅,总计230幅。每幅画心横长76.5厘米,重彩。凡230图,包涵了中国画的人物、山水、花鸟等三大画科,每图场面宏大,取古代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、高远构图法。由于题材的原因,亭台楼阁入画,又表现出“界画”的高超画艺。

    

  全图以“大观图全景画”为开端,继之绘以青埂峰下渺渺真人与茫茫大土谈论顽石之图,然后从第一回开始正式描绘《红楼梦》故事。画师孙温并不拘于“每一回画两图”的成例,基本上是每回两图,但,视自己的构思而有所破格。有些回目,画图很多,最有意思的是第十七回“大观园试才题对额”这句上联所包含的内容,可能为画师所偏爱,竟一连画了连续13图,专门题为“贾政游大观园景之一”……至“之十三”,内容丰富多彩,连续性极强(当代绘《红楼梦》人物十分精细,而且不厌其人多,令人叹为观止。如第二十二回,回目上联“听曲文宝玉悟禅机”,所包含的内容是贾府塔台为薛宝钗庆生辰,宝钗向宝玉讲戏台上所演剧目《山门》的曲文之妙。我细细数了一下,画中“观戏者”竟有38人,台上“演戏者”6人,后台“勾脸者”1人,加上厅堂上的屏风画《麻姑献寿》,人物总共多达46人。一图46人,那么,总数为230图的煌煌巨制,该画多少人?要付出画师多少心血?简直令人不可思议!

    

  《红楼梦》全图处处体现了画师的巧妙构思,充满艺术魅力。譬如第三十三回“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”,画面做了二度空间处理,以花卉树木和粉墙屋宇做出巧妙的空间分割:右下角绘的是贾环告宝玉的刁状,左上角则是责政正高举板子“怒笞宝玉”,中间部分穿插画贾母等人赶来相救——三人连续的情节被安排得既自然合理,又巧妙有趣。此类妙手天成的佳构,俯仰皆是。

                        

  (三)

    

  如果按(中国画)画科来严格分类,此套画作应归类人物画,具体说,属于人物画中的仕女画。我国人物画,自晋、唐、宋、元以来,已经积淀了极其珍贵的艺术传统,佳作如云。明代中期以后,以唐寅、仇英为代表的画家在人物画上更是成就卓然,仕女画独树一帜。到了清代中后期,仕女画再度流行,大抵借经明·仇英而上溯宋人,既有文人画之清雅,又兼有民间或宫延画风之艳谷。这种画风,愈到清晚期愈明显,仕女讲究鹅蛋脸、柳叶眉、樱桃口、鹅颈、削肩、峰腰,给人以纤瘦柔媚之感。褒者谓之“亭亭玉立”,贬者斥之为“病态美”。且不管美术史论家对清代仕女画如何毁誉参半,我们只想说,这种既富有闲情逸致、又颇具颓唐迷惘的画风,对于表现曹雪芹笔下的《红楼梦》表现的正是封建大厦即将倾倒前的颓败景象。

    

  清代盛产很多带环境(亭台楼阁)的人物画,多表现贵族仕女的清闲生活,称为“风俗画”也未尝不可;若是以组画形式出现,则具有情节性、连续性了。如陈枚的《月漫清游图册》,绢本设色,共12幅,分别描绘宫庭仕女寻梅赏梅、赏书、吟诗、观画、品古、玩耍等清闲的闺阁生活。笔法精细工丽,人物纤秀典雅,在建筑器皿的描绘上,又明显融入了西洋画的某种光影表现和局部焦点透视技法,开创了中、西合壁之画风。

    

  上述带有时尚性的画风,在孙温所绘全本《红楼梦》故事画中表现得很鲜明。例如,贾府开家宴一图,桌上的白纱灯,以写意方式处理,直接描绘的是纱罩之内的火烛,只在周围少量染以退晕的白色,表示白纱罩,使人感到白纱灯被点亮,妙在似与不似之间。另举一例,玫瑰红色地毯的描绘,画师先以主色进行“铺底”,然后再以稍深的玫红用“点画”的技法不厌其烦地“点”出地毯“毛绒绒”的感觉,质感表现甚佳,尽显中西画法结合之妙。

    

  关于人物地衣纹用线,我仔细看后,初步认为它基本属于唐·吴道子所创的“吴带描”(即“兰叶描”),勾线用中锋,运笔有提按顿挫,富于变化,具有丝绸面料的柔软质感;而有些地方,又明显使用“折芦描”,由圆笔转为方笔,方中有圆,更有一定的力度和动势,具有十分耐人细细品味的“线韵美”。

    

  孙温所绘全本《红楼梦》故事画,似因按连环画渊源作品加以定位,载和中国连环画史。

                        

  (四)

    

  随着“经济全球化”时代的到来,人们审美价值的取向确实在发生着变化,但这种变化决不可能是在一个方向上的。面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美术“反理性、反人性”颓废风的侵袭,面对“哈日”的某种单调绘画表现形式,人们将会再次认真考虑寻求“百花齐放”的真谛。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这次“梦影红楼”画展中,我们再一次意识到我们中华民族保护自己“根”文化的重要性。从晋代顾恺之直到清代孙温,我们国家有多么深厚的优秀传统和博大精深的艺术啊!不客气地说,学日本卡通容易,学张光宇连环漫画难,若要学清代画师孙温,恐怕就不是三年五载之功了。据一种前瞻性观点,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回归传统、重新评估传统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流”,对此,我完全持赞同态度。

    

  在艺术欣赏上,不适用“少数服从我数”原则。古典艺术的日渐式微是不可逆转的,但其中有一部分确已成为“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”(马克思语)。马克思从还将那些艺术范本称之为具有“永久魁力”的“经典”。从全为类文化财富积累的角度来说,那些“具有永久魁力”“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”,当然不限于希腊艺术和史诗;自然也包括文艺复兴三杰及其经典之作,列宾和苏里柯夫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,中国的施耐庵和曹雪芹,杨小楼和梅兰芳,顾恺之和孙温;同时也应包括兼有主导文化、精英文化、民间通俗文化色彩的连环画艺术及其大师级人物如:贺友直和刘继卣等等。

    

  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美术出版界决策者们,有现任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艺术,应当把这一部分能成为“规范和高不可及范本”的经典作品(如清人孙温绘全本《红楼梦》,以及现当代中国优秀中国优秀连环画)尽可能完好地保存下来,加以珍惜,并使精品传世。

    

  我从展会上欣喜地得知,这套稀世珍品正在赶印成画册,即将在近期出版问世,这是足以使人欣慰的。  

                 

  (五)

    

  若论不足,此套画作主要缺陷是人物形象缺乏人性化,有千人一面之感,这似乎是院体画的一种通病。在刻画人物形象上,它与当代大师刘旦宅、贺友直、戴敦邦等是无法比拟的。另外的遗憾之处在于人物较小。因为必须照顾亭台楼阁,那么,按照影、人比例关系,人物自然就不能大。远观气势近睹人物,这是不得已的。我们做一种设想,若将它按原貌印成连环画册,可就有问题了。都是全景,没有近影(更没有特写),人物就会景得不突出、不鲜明,对连环画来说这是很致命的。

    

  我突发奇想,似乎可以采取“剪裁”的艺术加工办法来处理,即对每一幅图,均做重点情节选择,等于摄影机对画面“推近景”,使画中人物突显出来。这可以称作为割画面,突出人物,化整为零,连续展现。当然,这仅止是一种设想而已,且清人孙温老先生也不会跟今人讨论著作权益(顺便补述一下,此套珍贵文物是上海文物保管委员在1959年7月“无意中”得到的,之后,拨交给旅顺博物馆珍藏。在这之前的民间流传经过已不可考)。

  

  

文:谭元杰  
 在线浏览
送塘泥
张景益 绘
凤姐贪赃金哥自缢
叶毓中 绘
曹雪芹之死
华其敏 绘
曹霑进京
于友善 绘
生死未卜
王可伟 绘
敦邦新绘全本红楼梦
戴敦邦 绘
 网上书店
定 价 ¥348.00
会员价 ¥323.20
定 价 ¥348.00
会员价 ¥313.20
定 价 ¥348.00
会员价 ¥278.40
定 价 ¥348.00
会员价 ¥343.20
定 价 ¥348.00
会员价 ¥333.20
定 价 ¥348.00
会员价 ¥288.40
 藏品交流
   陈金刚大闹佛山堡(上下) 家斌,高空 9.5品 ¥20.00 成交
   在黑金之国(上下)-丁丁历险记 埃尔热 9.0品 ¥12.00 成交
   黑十字架(上下) 鲁冬,寒星,海涛 8.8品 ¥12.00 成交
   “破耳朵”的故事(上下)-丁丁历险记 埃尔热 9.2品 ¥25.00 成交
   神力王(上下) 秀公,聂聪,聂磊 8.5品 ¥15.00 待售
   十字军骑士(上下) 梁平波 8.2品 ¥20.00 成交
 相关文章
   人间万姓仰头看
   红楼连册皆佳品
   戴敦邦新绘红楼梦稿本
   红楼一梦惊连坛
   回归大众 --老版《红楼梦》再版有感
   《红楼》情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