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艺网-寻宝堂
买东西 购物车 登录 免费注册 寻宝社区 帮助 问题反馈
    高级搜索 我要卖
连藏探讨 连友新语
藏家风采 名人连缘
连藏常识 连藏行情
书市导航 连藏乐
全国第一届(1963年)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
全国第二届(1980年)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
全国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
全国第四届(1986至1990年)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
全国第六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
全国第七届全国美展连环画获奖作品

并没有停滞
--与白宇先生商榷
  白宇先生在其著作《连环画学概论》的第九章“发展篇”中,将文革十年确定为“停滞时期”。他认为,“似乎不必再去细说”,因此这一节仅用了不足200字作出简单概括的说明。他的看法是:“编创工作基本上陷于停滞状态”,“中国连环画不但没有发展,反而在大批判中不断倒退”。
  这种观点难以苟同,愿提出来讨论。
  首先,用停滞一词来反映文革期间的连环画状况,并不准确,因为它不符合事实。事实是即使在运动高潮的前期(1966-1969年),也始终有个别连环画面世;就整体状况而言,停滞不过两三年。从1970年起,连环画便重新陆续出现在读者面前,以移植样板戏为先导,继之是宣传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英雄模范的事迹,随着运动的进程,几乎每个阶段都相应推出配合的作品,如批林整风、知青下乡、干部五七道路、评法批儒、批宋江……
  根据有关研究人员提供的材料,文革期间共出版了约1500种连环画,总印数逾七亿册。如此数字与规模,怎么能说是停滞呢?或许,用“低潮”加以概括更为恰当,即连环画没有停滞,而是处于“低潮时期”。
  其次,文化大革命,从政治路线上说,无疑应彻底否定;但对这十年间的其它方面,都不宜全盘否定,而应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作具体分析和评价。虽然文革连环画大都程度不同地受极左路线的干扰影响,存在着说教、概念化的弊病;甚至有些是“阴谋文艺”,“三突出”的产物,无论指导思想还是创作方法都应批判,实不足取。但是,“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”,连环画的恢复出版直接受到周总理的关怀和指示,所以无法否认,不少作品抖去尘埃仍具有生命力,仍有着审美价值或史料研究价值。而且更为难得的是,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,如《白求恩在中国》、《无产阶级的歌》、《鲁迅在广州》、《列宁在十月》、《黄继光》、《水牢仇》、《闪闪的红星》、《桐柏英雄》、《京江怒涛》、《苹果树下》等等。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,即使样板戏连环画,也依然受到读者欢迎,而那些歌颂英模的作品,描写民兵斗争的故事等,因其主流倾向健康,基调昂扬向上,大力宣传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革命英雄主义,更成为时代精神的强音。
  总之,文革连环画在当年的文艺园地中相对繁荣,虽然存在着问题与局限,但它没有停滞,倒退只是暂时现象,从总体上说,仍然不断向前发展。
  第三,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所以能出现“辉煌时期”绝非偶然,如果此前没有力量的积蓄、人才的培养以及技艺的磨砺,也很难办到。文革期间,一方面“许多画家、编者、出版者,都被勒令审查,备受迫害”,另一方面,都使这些人得到锻炼,更加成熟;而众多的新生力量被发现和扶持,艺术修养、技术水平逐步提高。这犹如一段练兵期。随后一旦冲决蕃篱,老将们重振雄风,生力军迅速崛起,组成创作的中坚力量共铸辉煌。从这意义上说,文革连环画对创作队伍的重新集结,对新人的培养,其作用也是不应抹煞的。
  上述浅见谬误在所难免,敬请批评指正。
文:乌 宙  
【关闭窗口】
 相关文章
   文革连环画存世量小 收藏有潜力
   文革连环画绘画作者探析
   介绍湘版文革连环画杂志《工农兵画册》
   连苑杂谈
   对文革连环画收藏的感想
   也谈“文革时期”和“文革连册”